阅读历史 |

第225章 女帝(2)(1 / 2)

加入书签

若初看到柴世境对于昭淳为何不收复潼城之事,一时不知如何应对?便岔开话题,问道:“柴大人,如今北幕军那边情况如何?”柴世境回答说:“杜将军已经率大军进驻怀留境内的广阳,与驻扎在上阳的雅拉叛军对峙。”若初又问道:“也没有进一步的计划?”柴世境回答说:“如今在怀留一线,我军并不占优势……”太后瞪了他一眼,问道:“为何不占优势?”柴世境想了一下,回答说:“如今在上阳的雅拉叛军,加上受降的谭翰五千人,已有五万之众。而在其身后的长坂,还有宫泰的上野叛军,也有五万之众。”“另外还有驻扎在黄叶城的公良义所率一万叛军。合计起来,至少有十一万大军。”“而杜将军所率北幕军不过五万人,这其中还有不少是新加入的预备役。驻扎在麦金山以东的詹弘所率也不过一万人,加上叶国全的一万州兵,合计也不过七万人。”“因此,杜将军的奏疏请示,不能贸然出击,需静待良机出现。”太后听后冷哼了一声,说道:“良机?”若初听柴世境这么一分析,也觉得北幕军压力较大,便说道:“那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预备役可用?为什么不多配备一些兵力给杜将军?”柴世境为难地说道:“北幕军预备役已几乎全部编入正规军,南幕军还有五千人在驻地。近年来,由于国库吃紧,军饷不足,预备役人员已经大幅缩减。”若初听完不禁心里一紧,思索着该如何应对?这时,太后说道:“将全部预备役,调去给杜孜康。同时,你国防司去传一道指令,着令叶国全和文卓在怀留、奚南两地征募预备役,先各按三万编制。军饷本宫自会跟首辅大人想办法筹措,先让他们启动起来。”若初心想还是母后有谋略,自己竟然一时没有想到这办法。柴世境立马回答道:“是。太后圣明,君上圣明!”太后又说道:“给昭淳下令,让他尽快寻找战机,挫败永川叛军。务必收复潼城及临潼全境。”“叛军已经有了朔州,不能再让他们得了临潼,到了那个时候叛军就不愁补给了。”柴世境应道:“是,太后圣明,臣立即去给昭将军下令。”若初听了也不禁暗暗佩服母后,心想自己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学的。……在听完柴世境的禀报之后,“潼城失守”“林牧沉战死”的消息,让这些日子来心情大好的若初与太后,都蒙上了一层阴影。数天之后,又传来了下阳城被雅拉军攻占的消息,不过此后雅拉军随即又莫名其妙地退回到了上阳城。而驻扎在广阳城的北幕军,距此地不过三四十里路,竟然按兵不动,毫无反应。这让若初与太后都感到很奇怪!在差人前往了解完情况之后,才知道此时的杜孜康正率队前往石乌镇巡查防务去了!“在这大敌当前,他一个主帅擅自离开大军驻地,前往数百里之外巡视?!”太后听后又惊又气地质问道。柴世境对此也解释不清楚原因,只是支吾地说:“臣这就去派人前去询问。”柴世境离开之后,太后对若初说道:“初儿,你不觉得这事很古怪吗?”若初想了一下,她确实觉得杜孜康此举有些草率,但仍然说道:“或许杜将军有自己的考量,毕竟他是一员老将了,一生历经战场无数。”太后自言自语地说道:“是啊,正是因此本宫才觉得古怪。”若初接话说道:“会不会是詹弘那边出了什么问题?”

太后忽然看了她一眼,说道:“詹弘?”若初点了点头,说道:“詹弘率军前往麦金山,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但一直驻扎在石乌镇,未有任何动作。”太后眼前一亮,说道:“初儿说得对,詹弘在麦金山与北境大军对峙那么久,双方竟然没有任何动作!”若初只是这么一提,她其实也没有想明白,于是又说道:“不过,此前也有解释过原因。因詹弘受制于粮草不足,导致有段时间向叶国全借粮,影响了军队的行动。”但是,太后并没有接话,兀自一个人在那思索良久。过了一会儿,方说道:“本宫觉得杜孜康这个举动有些异常,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。”若初想了一下,说道:“母后,柴大人已经差人去问询了,要不我们先看看杜将军那边怎么答复?”太后想了一下,对旁边的宫侍说道:“你去找刃杵过来下。”过了一会儿,刃杵匆忙地赶了过来。“参见太后,君上。”刃杵说道。“刃大统领,你派两个精明点的人去趟石乌镇暗查一下。”太后说道。“石乌镇?”刃杵一下没反应过来。若初补充说:“詹弘所率的一万北幕军驻扎在那里,刚得到消息说,杜将军带人去了石乌镇。”刃杵马上说道:“是!卑职马上去安排。”太后又说道:“此事要秘密进行,去查一下杜孜康去巡查防务可有什么异常的举动?”刃杵应道:“是!太后、君上放心!卑职马上去办。”虽然若初也觉得此事有些怪异,但毕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。下阳城虽然失守,但是随后也又收复了。所以,在心底对母后的反应,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,没太大必要为此派人去查。如果此举动被北幕军察觉,反倒会让杜孜康觉得朝廷对他不信任!不过,她虽然心里有些不以为然,但是却没有敢说出口。……但是到了第二天,太后依然忧心忡忡。若初安慰母后,说道:“杜将军算是军中资格最老的将军了,母后也不用过于担忧了,好在目前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。”太后说道:“初儿,娘不是为那下阳城失而复得而担忧,也不是因为杜孜康草率离开大军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